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做强技术攻关 赋能煤矿高质量发展

2022-06-09|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技术研究所做强技术攻关赋能煤矿高质量发展李德山日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
圣阳蓄电池 http://www.sacredsun-china.com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技术研究所

  做强技术攻关赋能煤矿高质量发展

  李德山

  日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技术研究所(简称钻探所)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钻探所成立于1981年,是我国煤炭系统唯一一家从事钻探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先后创造了国内煤矿井下下筛管692米最大孔深纪录、国内成功打捞钻具713米孔深纪录、顶板高位定向长钻孔926米纪录、碎软煤层定向钻进516米孔深世界纪录,为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这支队伍有130多人,平均年龄35岁。

  公式

  碎软煤层占我国可采煤层的60%以上,长期以来,碎软煤层无法实现大孔深定向钻进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面对这一难题,钻探所没有退缩,而是奋起直追,勇于担当,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张杰带着团队成员在矿上“安营扎寨”,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在项目组的努力下,低压启动问题、长寿命工作问题、强排渣防卡钻问题、分支孔问题,逐一被解决。

  “样机测试的时候,由于震动强、噪音大,试验人员只能在下班时间进行运行测试。”张杰回忆道,样机测试正值冬季,测试人员在低温中握着冰冷的工具装卸管路、触碰刺骨的水冷却润滑钻具,在大流量压缩气体驱动下,常常弄得浑身湿透。而且,还要反复测试、拆装检查和维修,连下几个班的井是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钻探所气动定向钻进技术在山西、淮南、淮北等矿区分别以437米、456米、516米的孔深先后打破了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的世界纪录。如今,技术转化效益已达1.8亿元。

  推进钻探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是钻探所的另一重要研究方向。

  “实现大容量杆仓自动装卸,需要在钻机结构、传感器布置、钻杆装卸系统中尺寸链的匹配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这对于我和项目组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挑战。”钻探所研发工程师李坤说。

  为此,该项目组成员先后走访了全国各大使用自动化钻机的企业,了解了现有自动化钻机的优势与缺陷,不断积累经验。之后,他们利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先后改进100多份图纸,终于设计出全新的自动化钻机。

  “二代4500电控自动化钻机具备国内最大的杆仓,可容纳200根钻杆,一次装填钻杆可完成150米深钻孔的施工。”李坤介绍,钻机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为推动煤矿井下钻探技术全面进入自动化时代,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奠定了基础。

  公式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众多成果与荣誉,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团队成员能够长期扎根一线,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宁平表示。

  钻探所党总支书记、所长田宏亮介绍,钻探所半数以上的职工一年有300天以上时间在采煤现场服务,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气动定向钻进技术推广初期,由于新型高压制氮装置压力高、流量大,导致施工期间产生大量粉尘。为解决这一问题,田宏亮带队下井,组织降尘方案论证。经过多轮讨论和试验,最终确定“密封、抽吸、降尘、隔离、防护”的防治办法,成功解决了降尘问题。

  钻探所副研究员黄寒静今年38岁,下井、做实验、统计数据,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为得到可靠数据,他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的煤矿,一年出差将近300天,十余年如一日。马江鱼是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解决客户难题,在不违反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步行三十多里地去火车站乘车出差,保障了客户正常生产。

  “到现场去想办法,这是我们的传统。”钻探所副所长宋海涛说,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用真心实意为煤炭企业服务,正是这种精神淬炼了队伍,也帮助钻探所在技术推广的道路上开疆拓土。近三年,该所累计完成技术推广与服务任务1204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公式

  在班组建设方面,钻探所积极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下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围绕重点科研项目、重要示范工程,开展以“争创优秀班组,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服务标兵”为主要内容的争创活动,推进“党小组+班组”建设,形成了以青年技术骨干为主体的核心团队。同时,连年举办技能大赛,开展“协同学习”、师带徒等活动,为青年技术人员搭建成才平台。

  “竞赛就是一个培训的过程,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可以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钻探所钻探工艺技术部主任王力说,该所已举办了5届钻探工技能竞赛,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能竞赛等比赛。

  “90后”职工孟增近年来积极参加技能大赛,逐渐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所里的技术专家。如今,他正在陕西神木矿区开展钻机装配维修工作,是整个技术项目的负责人。

  在鼓励职工参加技能大赛的基础上,钻探所在国家人社部备案,开展了与井下钻探相关三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等级认定工作。这项工作结束了煤矿钻井工人无法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历史。培训班每年举办两次,制定标准化培训方案,开展井下钻探设备实操培训,已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三年时间,钻探所涌现出7个优秀班组、24个青年岗位能手和服务标兵,6人次分别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技能大师、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等荣誉。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报)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报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起点资讯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起点资讯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