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PRO http://www.fxpro-yyds.com 1954年4月28日,日内瓦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以及印度支那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直接关系到新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中央派出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 会议的议程十分紧张,周总理近三个月的日程全部排满了。然而,当周总理意外得知,一位昔日的国际巨星就隐居在瑞士的一座小镇时,坚持要求工作人员为他重新安排日程,他要腾出一天时间去拜访这位巨星并共进一餐。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周总理亲自站在花山别墅门前的台阶上等待客人。终于,一辆汽车在别墅门前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周总理走上前去,向老人伸出一只手,用流利的英语热情问候道:“您好,卓别林先生!” 为什么主演了《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城市之光》等一系列著名影片,塑造了流浪汉夏洛特这一经典形象的国际巨星,会隐居在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 原来,随着卓别林的声誉日增,他受到了妒忌他的同行们的孤立。卓别林的许多电影被下架,他的一些戏剧演出也被强制取消,演艺事业举步维艰。此外,他的一些作品思想过于先进,引起了美国反动势力的不满。无奈之下,卓别林只好和家人隐居瑞士小镇,告别了他心爱的舞台。 周总理对这位表演艺术大师早有耳闻,也一直十分欣赏卓别林的作品,因此坚决要挤出时间,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卓别林见上一面。 卓别林曾经在上海停留过一段时间,也同中国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他从未接触过中国共产党人,更别说中共的高级领导人了。因此,接到周总理的邀请时,对政治十分敏感的卓别林有些紧张。 然而,周总理亲和的态度和过人的人格魅力迅速打消了卓别林的顾虑。两人谈到被西方文艺界大力封杀的《城市之光》时,周总理对这部影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大加赞扬,这让卓别林十分感动。试问,还有什么比作品得到观众肯定更能让一位艺术家感到由衷幸福呢? 两人的谈话并不局限在艺术领域,卓别林试探性地向周总理问起关于日内瓦会议的情况,周总理气定神闲,用轻松的语气说道:“别担心,一切都已经和平解决。”卓别林是个聪明人,立刻领会周总理不向他讲述更多的会议细节是在为他考虑。他在英国长大,又久居美国,听到英美之间争权夺利的纷争,心里自然不会舒服。 他早先便在报纸头版上了解到周总理在会议期间展现出来的过人能力和强大的个人魅力,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心中更加敬佩。卓别林又问起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历程和当下中国的状况,听过周总理的简要描述后大为震撼,感叹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中国的变化之大。周总理顺势邀请卓别林,有时间可以再来中国看看,卓别林欣然允诺。 两人相谈甚欢,不觉到了午餐时间。看着满桌的中国菜,卓别林和他的家人啧啧称奇,对每道菜都很感兴趣。席间众人不断举杯,互相祝福,卓别林还问周总理能否送他一瓶茅台酒,因为这酒实在是太好喝了。周总理闻言大笑,答道:“没问题,这酒送你几瓶都可以。”酒过三巡,卓别林甚至起身离席,为宾客们表演了一段夏洛特经典的“鸭子步”,赢得满堂喝彩。 卓别林一贯对自己的表演要求严格,绝少在私下场合即兴发挥,今天却为异国知音破了一回例。饭后,卓别林随口感叹说,可惜他的一个孩子今天因故未能前来拜访,没机会品尝如此可口别致的中国菜肴。周总理闻声立刻悄悄叮嘱工作人员另外打包好一小份和今天席上相同的中国菜肴,让卓别林带回去给他的孩子品尝。 离别之际,两人特意留影一张,以资纪念。 卓别林还将自己主演的影片《舞台生涯》送给周总理。在这次会面之后,卓别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在瑞士放映了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据说卓别林看过这部“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